近年来,新泰市坚守水生态底线,通过“攻坚治污设施管理+深化污染源头治理+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的综合模式,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5年1-6月份,柴汶河西高村桥断面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指标较2024年同期改善幅度超过11%。柴汶河北石崮桥、泗河小三峡、石莱河石莱南大桥3处市控断面水质达到上级考核要求。东周水库、金斗水库、光明水库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攻坚治污设施管理,提高治污能力。一是乡镇污水处理厂方面。委托专业团队对羊流、禹村、翟镇、泉沟、宫里等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营,加强日常管理。组织谷里镇、城发集团对谷里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新增高密度沉淀池、加药设施、脱泥设施、在线监测设施等设施,目前工程已完工,正在调试运行。联合住建局对石莱、放城、龙廷4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除磷脱氮设施进行验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进出水水质监测,保障出水达标。二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方面。推动新泰信环水处理新泰厂区有序关停,届时新泰城区污水全部转入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出水达到准Ⅳ类标准。投资1.2亿元,实施新汶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规工程,6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前工,建成后污水处理规模达到7万吨/日,出水水质由现状一级A提高至准Ⅳ类标准。
深化污染源头治理,实现全域管控。一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全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完成上级下发的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坚持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管理,常态化开展监督监测工作,不定时组织“回头看”,对已办理审批手续的入河排污口每月开展一次随机抽查,重点检查水量、水质情况和规范化建设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存在问题整治到位不再复发。二是严打养殖粪污偷排倾倒。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通过在线监控,重点河域桥梁管控,强化对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做到源头控制。开展新泰市黄河流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排查整治活动,通过县级抽查、乡镇自查,共排查养殖场户455个,其中发现问题6个,均已完成整改,养殖粪污偷排倾倒已得到根本性遏制。
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巩固安全长效。一是打造AI水质监测实验室。通过整合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技术标准与企业的人工智能装备研发优势,打造“水质智能监测方舱”——新泰市AI水质监测实验室,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水质监测,日均出具监测数据600余条,极大提升了监测能力与监测效率,大大降低了单样品监测成本,真正的完成了水质监测的智能化、高效化、准确化。二是提升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推进新泰市柴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在柴汶河重要支流入河口、重点断面完成建设智能采样终端13套,在谷里大桥、城东大桥、石莱镇南大桥建设地表水自动监测站3座,已全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赵洪昌)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热线电话:。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